艾灸的六大基本手法

发布时间:2014-11-23 10:11:43 编辑:小艾

传统艾灸的穷法有很多,但临床常用的灸法和要看以下几种。

1、直接灸

   直接灸主要分为化脓灸(瘢痕灸)、拳咩匕脓灸(无瘢痕灸)、发疱灸3种。

(1)化脓灸(瘢痕灸)

   操作方法;先摆正体位,选好穴位,并潦敷蒜汁或凡士林,以增加黏附作用和刺激作用。用黄豆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到穴位上施灸,一般每穴每次灸3~6壮。由于此种灸法较癔,故在烧近皮肤、患者感到灼痛时.可在施灸穴位周围用手指轻轻拍打,以减轻痛感。

   适应证:此法可预防中风,一般用于慢性、顽固性疾病,如哮喘、瘰疬、肺痨、痞块、癫癎、一遗精、阳痿、早泄、溃疡病、妇科疾病和发育障碍等.

注意事项

   灸治后患者要多吃羊肉、鲜鱼、豆腐等食物。另外,糖尿病、皮肤病及身体虚弱者禁用此灸法。


(2)非化脓灸(无瘢痕灸)

操作方法:施灸时选用中、小艾炷,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,当艾炷燃烧至患者有灼热感时,即将艾炷压灭或用钳子取下。

适应证:哮喘、晕眩、慢性腹泻等一般性虚寒病轻证和疥癣、湿疹、痣及皮肤溃疡不愈。

注意事项

灸治完毕后,可用油剂涂抹,以保护皮肤。

(3)发疱灸

   操作方法:施灸时选用小艾炷.先在施灸穴位皮肤上涂以少量蒜汁,然后将艾炷置其上粘固,用火从艾炷的顶尖轻轻接触点燃.待病人感到发烫后继续灸3~5秒即可。

   适应证:哮喘、肺结核、瘰疬、肝硬化腹水及疖疮、皮炎、疥癣、白癜风等一般慢性虚寒性疾病。

   注意事项:艾灸结束后,有些病人施灸穴位的皮肤上可出现比艾炷略大一点的黄斑,隔l~2小时后局部发疱,不需要挑破,3—4目便可自然吸收,无瘢痕。

2、间接灸

   间接灸又称“隔物灸”,即施灸部位上垫以对人体有不同治疗作用的物质,上加艾炷施灸,以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效果。下面介绍一下间接灸常见的灸法。

(1)隔姜灸

   操作方法:将鲜姜切成0.2—0.3厘米的薄片,用针在中间扎些小孔.放在穴位上,上面再放艾炷点燃施灸,当患者感到疼痛不可忍耐时。可将姜片稍稍向上提起,稍停片刻后放下再灸。

   适应证:隔姜灸有解表散寒、温中止呕的作用,可用于外感表证、虚寒性呕吐、腹泻、腹痛、痛经、阳痿、遗精、胃脘冷痛、风寒湿痹、肾虚腰痛等疾病。

注意事项

   使用本法时.艾炷不宜太大,排列不宜过近,不要施灸太过.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。以免烫伤。

(2)隔蒜灸

   操作方法:将新鲜大蒜切成厚O.1—0.3厘米的片,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。然后放置在穴位区,上置艾炷施灸。或将新鲜大蒜捣成蒜泥,铺在穴位上,上面放置艾炷施灸。因大蒜汁液有刺激作用,灸后容易起疱.一般每穴灸5—7壮。

注意事项

 当患者感到疼痛不可忍受时.可将蒜片稍稍向上提起.稍停片刻后放下再灸。每灸4—5壮则须更换蒜片。

   适应证:隔蒜灸有清热、解毒、杀虫的作用,可用于疔肿疮疡、毒虫咬伤。对哮喘、脐风、肺痨、瘰疬等也有一定疗效。

(3)隔盐灸

   操作方法:用细盐末填平肚脐眼,将艾炷放在盐上点燃施灸,连续灸3—9壮,换炷不换盐,以患者感到温热合适为度。

   适应证:隔盐灸有温中散寒、扶阳固脱的作用,可用于虚寒性呕吐、腹泻、腹痛、虚脱、产后血晕、四肢厥冷等证。

注意事项

 如果患者脐部较平或凸出.可用湿面条围在肚脐周围施灸。此外,因盐加热易爆.要注意避免烫伤。

3、艾条灸

   艾条灸又称为艾卷灸,是用棉纸将艾绒包紧、裹好,制成长圆筒状,将其一端点燃后,对准所需部位进行熏灼的一种方法。艾条灸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。

(1)温和灸

   操作方法:将艾条的一端点燃,对准施灸处,固定不要移动,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,一般每处灸3—5分钟,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。

   适应证:对气血阻滞者有散开的作用,主要用于病痛局部灸疗。

注意事项

 对昏迷或局部知觉减退者.及时调节施灸时间及距离,防止烫伤。

(2)雀啄灸

   操作方法:将艾条燃着的一端悬置--f-施灸部位之上,对准穴位,像鸟啄食一样,一上一下活动施灸。一般可灸15分钟左右。适应证:对唤起腧穴和经络的功能有较强的作用,适用-y-j灸治昏厥、胎位不正、各种儿童疾病以及内脏疾病等。

注意事项

   施灸时候艾火不得接触皮肤,灸至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。

(3)回旋灸

   操作方法:将艾条的一端点燃,在距离施灸部位皮肤3厘米左右的距离,往复回旋施灸,一般灸20一30分钟。灸至局部皮肤出现温热潮红为度。

   适应证:有消散作用,还可对经络、气血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,适用于较重的风湿痛、软组织损伤、皮肤病等病症。

注意事项

   体质强壮者.灸量可以大;久病者、体质虚弱者、老年人、小儿,灸量宜小。

(4)太乙针灸

   操作方法:取硫黄6克,麝香、乳香、没药、松香、桂枝、杜仲、枳壳、皂角、细辛、川芎、独活、穿山甲(代)、雄黄、白芷、全蝎各3克组成。取其中一方,将药研细末和匀。以桑皮纸一张铺平,取艾绒24克.以上药末6克均匀铺在纸上,然后卷紧制成药条,对准穴位点燃药条.也可以将点燃的药条用7层棉布包好直接按在穴位上,停留1~2秒.使药气温热渗入深部。

   适应证: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痹、顽麻、半身不遂等证。

注意事项

 若药条熄灭,可点燃再触按灸之。每穴可灸5—7次。

(5)雷火神针灸

   操作方法:取艾绒60克,沉香、乳香、木香、茵陈、羌活、干姜、穿山甲(代)各9克,麝香少许,制成药条。先在施灸部位覆盖棉布5—7层或棉纸10层,然后将药条一端点燃,对准穴位紧按在棉布或棉纸上:也可以将点燃的药条用7层棉布包好直接按在穴位上,停留1—2秒。使药气温热渗入深部。

   适应证:适用于筋骨疼痛、经络不通、沉寒积冷等证。

注意事项

若火熄灭,再另換一支继续灸,每穴可以按数十次,直到穴内感觉温热为止,然后再继续按其他穴。

4、温针灸

   操作方法:先取长度在1.5寸以上的毫针,刺入穴位得气后,保留一定深度。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。或取约2厘米长的艾条一段,套在针柄之上,无论艾团、艾条段,均应距皮肤2—3厘米,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。直到艾绒燃尽。使热力通过辐射和针身的传导经穴位穿透人体内,才得以达到治疗目的。待艾团燃尽,除去残灰,再换上新艾团施灸,一般可更换1—3次,使针下有温热感即可。

   适应证:温针灸具有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作用.一般针刺和艾灸的共同适应证均可运用。故适用于寒凝气滞、经脉闭阻、寒湿痹痛、关节酸痛、冷麻不仁等为主的一类疾病,以及形体虚寒、便溏腹胀等证,也可用于保健灸。

注意事项

 捻裹艾团要紧。宜小些,表面要光洁,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,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.置于针下穴区。如使用银针,因其导热性能强,要避免艾团在燃烧过程中散落或火星脱落.烧伤皮肤和衣物。

5、温灸器灸

此法是在艾熏灸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以专门器具施灸的一种方法。此法可以较长时间地连续给患者以舒适的温热刺激.以达到局部红润发热而起到温行气血的作用。

   艾灸器的样式很多,而且还不断地有新产品研制出来。目前,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。

(1)温灸筒

   操作方法:先将艾绒和药末放入筒内燃着。然后对准施灸穴位或部位来回熨烫,以局部发热红润、患者自觉舒适为度。

   适应证:适用于风寒湿痹、腹痛、腹泻、腹胀、痿证等。

注意事项

 平面或筒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.圆锥式筒则作为小面积的点灸用。

(2)温灸管

   操作方法:取大艾炷放在管灸器半个鸭嘴形处,点燃后用胶布封闭管灸器内端,插入耳道内施灸,每次灸3~9壮,每日l次,l0次为l个疗程。

   适应证:施灸时耳内有温热感,适用于面瘫的治疗。

   注意事项:选择温灸管最好到正规的保健馆去购买.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买假具,假具会使治病效果适得其反。

6、烧灯火灸法

   操作方法:取3~4寸长的灯芯(即灯草),或用纸绳蘸芝麻油或丢他植物油少许。浸透l寸长左右点着并起火苗,用快速的动作对准选好的穴位,猛一接触,听到“叭”的一声迅速离开,即为成功。如无此音响,当即重复一次。

   适应证:主要适用于急性炎症,对急性腮腺炎,往往1~2次就能治愈.所以此法很受欢迎。

注意事项

 蘸油不要过多.取穴要准,操作要快,不能停留,一经烧后局部皮肤有一点发黄.就算恰到好处,偶然也会起小疱。如果水疱破裂.可涂些甲紫药液.预防感染。一次未愈.次日可以再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