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白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面白概述

面白,是指面部无血色,缺少红活润泽的病色。多为营血不荣于面所致。白为虚寒之色,属肺。多主气虚、寒证。本症病位在面部,其病机有血虚失荣、阳气虚衰、阴寒内盛、外感风寒、阳气暴脱、真热假寒等。常伴有口唇、指甲色淡白等症.面白所涉及现代医学中的吐血、便血、贫血等失血病,心绞痛等病。

面白病因与症状

(1)血虚失荣:以面色白,头晕目眩,手足发麻为证候特征。伴有形体消瘦,心悸失眠,妇女经行量少,唇舌色淡,脉弱。

(2)阳气虚衰:以面白无光,形寒肢冷,少气懒言为证候特征。倦怠无力,自汗,口淡不渴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长,唇舌色淡,脉虚弱。

(3)阴寒内盛:以面色苍白,腹痛剧烈,肢冷蜷卧为证候特征。伴有恶寒喜暖,口淡不渴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长,舌淡苔白而滑润,脉沉迟。

(4)外感风寒:以面色白,恶寒重,发热轻为证候特征。伴有无汗,头身疼痛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
(5)阳气暴脱:以面色苍白,大汗淋漓,四肢厥冷为证候特征。伴有蜷卧神疲,口不渴或喜热饮,脉微欲绝。

(6)真热假寒:以面色苍白,虽四肢厥冷,但恶热,烦渴喜冷饮为证候特征。伴有大便燥结,小便短赤,舌红绛,苔黄干,脉沉数有力。

面白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血虚失荣面白:多由于饮食劳倦,伤及脾胃,脾胃虚弱,生化之源不足:或各种原因失血过多,造成血虚失荣,故面色白。伴有头晕目眩,手足发麻,形体消瘦,心悸失眠,妇女经行最少,唇舌色淡,脉弱。

(2)阳气虚衰面白:多由于素体阳虚,或年老体弱,阳气不足,不能鼓舞血运,故而而色白。伴有形寒肢冷,少气懒言,伴有倦怠无力,自汗,口淡不渴,大便冰薄,小便清长,唇舌色淡,脉虚弱。

(3)阴寒内盛面白、外感风寒面白与阳气暴脱面白:三者均表现为面白而发青,并伴有相同的形寒肢冷,口淡不渴等寒象,三者不同之处在于病机。阴寒内盛是里寒证,寒性收引,导致经脉凝滞,表现为腹痛剧烈,肢冷蜷卧,伴有恶寒喜暖,口淡不渴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长,舌淡苔白而滑润,脉沉迟等症。治疗当以温中散寒为主。外感风寒证是由于外感寒邪,侵于肌表,卫阳被郁所致。伴有恶寒重,发热轻,头身疼痛,舌苔薄白,脉浮紧等症,治疗应以解表为主。阳气暴脱多因急病或重病,耗伤正气,阴液衰蝎,阳气无所附而暴脱所致。伴有大汗淋滴,四肢厥冷,蜷卧神疲,口不渴或喜热饮,脉微欲绝等症。

(4)真热假寒面白与阴寒内盛面白:二证均表现为面色苍白,四肢厥冷等寒象。当真热假寒面白是由于内热过盛,阳气郁闭于内,不能布达于体表所致,即所渭的“阳盛格阴”之证,故伴有恶热,烦渴喜冷饮,大便燥结,小便短赤,舌红绛,苔黄干,脉沉数有力等里真热的表现,而阴寒内盛面白无里热证的表现。

 

面白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内关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...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气海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15寸。【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期门乳头直下,第6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...
  • 太溪内踝后方,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中点凹陷...
  • 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l 5寸。共2穴(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血海屈膝,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,当股四头肌内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内关、关元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中脘、太冲、期门、太溪、心俞、脾俞、肾俞、三阴交、血海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