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过少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月经过少概述

月经周期正常,血量明显减少,或行经时问1~2天,甚或点滴即净者,称为“月经过少”,亦称“经水涩少”、”经水不利”、“经少”等。

晋,王叔和的《脉经》最早论述了“经水少”,并认为其病机为“亡其津液”。  《万氏妇女人科-经水多少》中提到“瘦人经水来少者,责其血虚少也,四物加人参汤主之”,“肥人经水来少者,责其痰碍经隧也,用二陈加芍归汤主之”。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,因而治法也有所不同。  《证治准绳-女科》指出“经水涩少,为虚为涩,虚则补之,涩则濡之”。可见历代医家对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已早有论述。

西医学中子宫发育不良、性腺功能低下、子宫内膜结核等疾病,或长期服用避孕药及刮官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,导致的月经过少可参照本病治疗。

月经过少病因与症状

(1)血虚:经血量少,经色淡红,质稀薄,面色萎黄,头晕眼花,心悸气短,经行小腹空坠,舌淡红,苔薄,脉细弱。

(2)肾虚:经行量少,经色淡黯,面容憔悴,头晕耳鸣,腰骶疫痛,小腹凉,夜尿多,舌淡,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

(3)血瘀:经血量少,色黯红或黑,多夹有血块,小腹胀痛不适,血块排后胀痛减轻,舌紫黯,或有瘀斑、瘀点,脉沉弦或沉涩。

(4)痰湿:经行量少,色淡红,质黏腻如痰,形体肥胖,胸闷呕恶,或带多黏腻,舌淡,苔白腻,脉滑。

月经过少病因分析与诊断

本病发病机制有虚有实。虚者多因精亏血少,冲任血海空虚,经血乏源:实者多由瘀血内停,或痰湿阻滞,冲任壅塞,血行不畅而致。临床以血虚、肾虚、血瘀、痰湿为多见。

(1)血虚与肾虚:血虚是大病久病,堕胎多产,数伤于血,或饮食劳倦,思虚优伤,损伤脾胃,化源不足,血海满而不盈,致经行量少。经色淡红,质稀薄,面色萎黄,头晕眼花,心悸气短,经行小腹空坠:肾虚是指禀赋素弱,或少年肾气未充,或房劳多产(含人工流产、屡孕屡堕)损伤肾气,以致肾气不足,精血不充,冲任血海亏虚,经血化源不足,以致经行量少,经色淡黯,面容憔悴,头晕耳鸣,腰骶疫痛,小腹凉,夜尿多。

(2)血瘀:经行产后,外寒乘虚内侵,寒客冲任血海,血为寒凝;或素多忧郁,气机郁滞,瘀血内停,阻塞胞脉,血行受阻,经期不得下行,致月经量少,血虚日久易导致血瘀。

(3)痰湿:素体肥胖,痰湿雍盛,或脾气不振,湿气不化,湿聚成痰,痰湿阻滞于冲任,血行受阻,致月经量少。肾虚不能温煦脾阳,日久可挟痰。

月经过少之病因病机虽有虚实之分,但临床以虚证和虚中挟实者为多,如血虚气弱可致血瘀,肾阳不足,不能温煦脾阳,脾失健运,因而肾虚可挟痰湿为病,故临床应掌握病机转化。另外本病若伴见月经后期者,常可发展为闭经,临证应予以重视。

 

 

 

月经过少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命门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...
  • 曲骨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。共l穴。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气海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15寸。【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下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2寸。共1穴。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巨阙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6寸。共1穴。
  • 通里腕横纹上l寸,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。共2穴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曲泉屈膝,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,半腱肌、半膜肌...
  • 章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...
  • 期门乳头直下,第6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...
  • 照海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...
  •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志室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共2穴(按身体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天枢脐中旁开2寸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称,...
  • 归来脐中下4寸,前正中线旁开2寸共2穴(按身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命门、曲骨、关元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下脘、中脘、巨阙、通里、太冲、曲泉、章门、期门、照海、膈俞、肝俞、肾俞、志室、三阴交、天枢、归来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