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消渴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妊娠消渴概述

妊娠期间,以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者,称为“妊娠消渴”,或称“妊娠口渴”。

本症与子烦应有区别,本症是指妊娠期间口渴喜饮,多因热伤津液所致:子烦是指妊娠期间,烦闷不安,郁郁不乐,多因火热乘心所致。临床上将本症分为胃火炽盛、胃阴亏虚、肝郁化火三种证型。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妊娠合并糖尿病。

妊娠消渴病因与症状

(1)胃火炽盛:妊娠期间,口渴喜冷饮,消谷善饥,面红唇赤,烦躁,口臭,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舌红,苔黄操,脉滑数。

(2)胃阴亏虚:妊娠期间,口渴喜饮,唇澡咽干,或善食易饥,大便干结,舌红少津,苔少或薄白而干,脉滑细数。

(3)肝郁化火:妊娠期间,口渴喜冷饮,面红目赤烦燥易怒,胸胁胀闷,舌红,苔黄,脉弦数。

妊娠消渴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胃火炽盛妊娠消渴与胃阴亏虚妊娠消渴:二者虽为胃热之证,但有虚实之分。胃火炽盛者因孕后外感燥热之邪,或肝郁化火犯胃,胃热炽盛,热盛伤阴,津液亏虚所致,其临床特点:口渴喜冷饮,消谷善饥,面红唇赤,烦躁口臭,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舌红,苔黄燥,脉滑数。胃阴亏虚者因素体阴虚,孕后阴血下聚养胎,阴血益感不足,阴虚火旺,灼烁津液所致。其临床特点:口渴喜饮,唇燥咽干,或善食易饥,大便干结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(2)肝郁化火妊娠消渴:因素性抑郁,肝郁气滞,孕后胎体渐大,影响气机升降,气滞更甚,郁而化火,灼伤津液,而致妊娠消渴。其临床特点为:口渴喜冷饮,口苦咽干,面红目赤,烦躁易怒,胸胁胀闷。

妊娠消渴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内关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...
  • 胃脘下俞第8胸椎棘突下,旁开15寸。共2穴(按身...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,当肱桡肌...
  • 行间当第l、2趾间,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。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太溪内踝后方,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中点凹陷...
  • 照海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...
  •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l 5寸。共2穴(...
  •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血海屈膝,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,当股四头肌内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  • 内庭足背第2、3趾间,趾蹼缘后方赤自肉际处。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内关、胃脘下俞、关元、阴交、中脘、列缺、行间、太冲、太溪、照海、肺俞、膈俞、脾俞、胃俞、肾俞、三阴交、血海、足三里、内庭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