喉痒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喉痒概述

喉痒,指咽喉部发痒,每与咳嗽、咽于、声音嘶哑、鼻干等症兼见。常是引起咳嗽的直接原因。多因风寒、风热、肺燥、肺阴虚等所引起。

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炎、喉炎、声带小结等。

喉痒病因与症状

(1)风寒外袭:喉痒咳嗽,咯痰清稀,咽喉微痛,声音不扬,鼻塞声重,流清涕,打喷嚏。全身伴有发热,恶寒,头痛,肢体疫痛,咽喉黏膜淡红不肿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
(2)风热外袭:喉内干痒而咳,声出不利,或咽喉疼痛,伴有发热,恶风,头痛。咽喉黏膜红肿明显,舌苔薄黄,质红,脉浮数。

(3)燥邪伤肺:喉痒,干咳少痰,或痰黏不易咯出,鼻燥咽干,舌干少津,或痰中带血丝,咽喉疼痛。或发热恶风,或恶寒发热,舌苔薄黄或薄白,脉浮数或浮紧。

(4)肺阴亏虚:喉觉微痒,咽干口燥,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,潮热盗汗,心烦失眠,语言费力,甚则嘶哑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喉痒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风寒外袭:风寒客肺,肺气不利,症见喉痒不痛,或微痛,全身症状以风寒为主,如发热、恶寒、无汗等。风寒为患,咽喉部黏膜红肿不明显,或稍红不肿。(2)风热外袭,风热侵肺,肺气失肃,症见喉痒咽干,多伴疼痛,全身症状以风热为主,如发热、恶风、汗出、头痛等。风热为患黏膜红肿明显。

(3)澡邪伤肺:秋令燥胜,燥胜则干,燥邪伤肺,上犯咽喉,损伤津液,肺失濡养,清肃失常,而致喉痒。如见恶风、汗出、咽痛、痰中带血,苔黄,舌质红等症,是与风热合邪,称“温燥”。如见恶寒、无汗、发热、舌苔白等症,是与风寒合邪,称为“凉燥”。

(4)肺阴亏虚:多因久病,或邪热久恋于肺,或发汗太过,损伤肺阴,肺失濡养,喉属肺系,故喉痒。其特点是咽干少津,口燥而不欲饮,治宜润燥生津。

 

 

 

喉痒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,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。...
  •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.5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巨阙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6寸。共1穴。
  • 膻中前正中线上,平第4肋间,两乳头连线的中点...
  • 华盖前正中线上,平第l肋间。共l穴。
  • 尺泽在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。共2穴...
  • 合谷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2掌骨桡侧的...
  • 曲池屈肘成直角,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...
  • 天鼎在颈外侧部,胸锁乳突肌后缘,当喉结旁,扶...
  •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,与风...
  • 悬钟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缘。共2穴(按身体对...
  • 然谷内踝前下方,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。共2穴...
  •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飞扬在小腿后面,外踝后,昆仑穴直上7寸,承山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风府、神庭、神阙、巨阙、膻中、华盖、尺泽、合谷、曲池、天鼎、风池、悬钟、然谷、风门、肺俞、膈俞、飞扬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