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房肿块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乳房肿块概述

乳房肿块是指乳房有大小不等的结块,状如核仁,推之可以移动的症状。乳房肿块,可单发或多发,生于单侧或双侧,大多表面光滑,与皮肤不粘连,皮色不变,不痛或稍有胀痛。大多由肝气郁结、气滞血瘀、痰气交阻而成。有人将“乳衄”、“乳岩”同属于乳房肿块,但从临床实践来看,应当加以区分。但是乳中结核不愈,日久亦可转化变生“乳岩”。至于“乳痈”、“乳疽”初期的乳中硬结,局部红肿热痛,发热恶寒,则另当别论。

本症在中医学中称为乳癖,最早见于《中藏经》,在《疡医大全》中称“奶病”,《外科启玄》中称“乳核”,《医宗金鉴》中始称”乳中结核”,而《疡科心得集》对其描述较为具体:“乳中结核,形如丸卯,不疼痛,不发寒热,皮色不变,其核随喜怒而消长,此为乳癖。”

本症见于西医学的乳腺增生病、乳腺纤维瘤、乳腺囊肿、乳房结核等。

乳头破裂,亦称乳头破碎,系指乳头及乳晕部发生大小不等的裂伤或糜烂。多见于哺乳期妇女,是引起乳痈和乳发的重要原因之。其特点是多发生在乳头、乳晕部位,皮肤破裂,喂奶时痛如刀割,往往愈后复发,部分患者甚至于停乳后方能痊愈。主要由肝郁化火和阴虚血热所致。此症在文献中,称为奶头风,如《疡科心得集》中说:“奶头风者,乳头干燥而

裂,痛如刀割,或揩之出血,或流黏水.或结黄脂。”

本病相当于西氏学所说的乳头皲裂

乳房肿块病因与症状

(1)肝气郁结:多为单个,按之如梅李核,边缘清楚,质地韧实,表面光滑,推之能移,兼见性情急躁,情志抑郁,胸胁胀痛,舌苔薄,脉弦。

(2)气滞血瘀:乳中结核多双侧,大小不等,呈结节状,刺痛不移,昼轻夜甚,质稍硬,随月经来潮而症状加剧,舌质黯,舌苔白,脉弦细。

(3)痰气交阻:好发于乳内侧上方,核如梅李,初硬而不坚,推之可动,日久核大而痛,皮红发热而溃破,流出败絮状脓液,疮面不易愈合,兼见午后潮热.五心烦热,颧红盗汗,形体消瘦,腰膝疫软,舌红苔腻,脉细数。

(1)肝郁化火:乳头表面皮肤剥脱,有大小不等的裂口,甚则沿乳头基部(乳颈)发生裂痕很深的环状裂口,吸吮时,痛如刀割。乳头及乳晕部可有湿烂,脂水淋漓,瘙痒难忍,头晕目眩,口苦咽干,急躁易怒,胸胁满闷,苔白或黄腻,脉弦滑或数。

(2)阴虚血热:乳头裂口干燥、疼痛,揩之出血,或形成干痂,伴有烦热,盗汗,口渴思饮,舌质红,脉细数。

乳房肿块病因分析与诊断

肝气郁结乳房肿块、气滞血瘀乳房肿块与痰气交阻乳房肿块,三者皆源于气,与肝胃二经关系密切,均在乳房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结块,不痛或稍有胀痛,但因其病机不同,故当加以鉴别。

(1)肝气郁结乳房肿块:多因情志不舒,肝失疏泄,气机不畅,以致单侧乳中结块。局部不痛,推之能动,质地较韧实,每随情绪波动而有所增减,肝为刚脏,其经脉布于两胁,故其辨证要点为:烦躁易怒,情志抑郁,胸胁胀痛,舌苔薄,脉弦。(2)气滞血瘀乳房肿块:多因肝郁气滞日久,气滞则血瘀,气血瘀阻,乳部结块质坚,刺痛不移,昼轻夜甚,且常双侧出现。此与肝气郁结,单侧乳中结块,质地坚韧,局部不痛有别。气滞血瘀,肝血不足,冲任失调,故每逢月经来潮,肿块增大,月经过后气血渐复,又肿块稍小,舌质黯,苔薄,脉弦细。

(3)痰气交阻乳房肿块:多因饮食不节,脾胃受损,运化失职,湿聚成痰,痰凝气滞,肝络失宣,故成乳房肿块,日久则气郁化火,灼伤阴液,导致肝肾阴虚,阴虚火旺,伤及络脉,故溃破流脓,其辨证要点为:兼见午后潮热,五心烦热,颧红盗汗,形体消瘦,腰膝疫软。

本症与肝胃二经关系密切,若肝气疏泄条达,脾胃升降无碍,则无气聚结核之弊。临床辨证,结块无溃者,属实,多从肝经气滞或气滞血瘀论治,结块已溃者,多属本虚标实,当从痰热凝聚与肝肾阴虚论治。此外,本症还应与“乳岩”等恶性肿块相鉴别。

(1)良性肿块多生长缓慢,肿块形态规则,边界清楚,长到一定程度即停止生长,肿块质地软或中等硬度或韧实,肿块表面光滑,肿块数目单发或多发,活动度大,淋巴结无肿大。

(2)恶性肿块多生长迅速,肿块形态不规则,边界不清,可长到巨大,肿块质地硬,表面不光滑,肿块数目多为单发,鲜有多发,活动度差,常发生黏连区域,可有淋巴结肿大。

 

(1)肝郁化火乳头破裂与阴虚血热乳头破裂,二证皆有共同的诱因。如:产妇乳汁分泌不足,或乳头平坦、缩陷、乳小,不耐婴儿吸吮,加之初产妇乳头皮肤柔嫩,以致乳头破裂。或因乳汁过多,流溢皮肤,浸淫湿烂所致。但其病机却有所不同,肝郁化火乳头破裂:《疡科心得集》中说:“乳头风,乳头干燥而裂……此由暴怒抑郁,肝经火邪施泄所致。”乳头属肝,乳房属胃,故乳病当责之于肝。暴怒伤肝,则肝气郁结,聚而成火,气郁则湿生,因而火与湿共同为患,其特点是乳头湿烂破裂而痒,临床多见于体肥湿盛之妇。阴虚血热乳头破裂:肝体阴而用阳,此证为素体阴虚,兼之产时失血,产后授乳,失血耗津,以致血虚生风所致,其特点是燥裂而痛,揩之出血。两者一虚一实,当仔细辨别。

(2)本症在临床上还应与如下疾病相鉴别

①乳头湿疹:乳头及乳晕部出现群集的小丘疹、疱疹、水疱,基底潮红,可有渗液、糜烂,瘙痒不适,多双乳同时发生,日久皮肤肥厚、干燥,皮纹增宽及色素沉着,终不化脓。

②乳疳:多见于40~60岁的非哺乳期妇女,乳头和乳晕部皮肤发红、糜烂、潮湿、奇痒或灼痛,有时上覆黄褐痂皮,经年不愈,病变向深部发展时,在乳晕下可触及肿块,乳头内陷或腐去半截乳头,状如莲蓬,痛楚难忍,腋下亦可触及肿块,形体消瘦,乳头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癌细胞,即西医所说的乳头湿疹样癌。

 

乳房肿块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二白腕横纹上4寸,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,一侧各...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,赤白肉际。共2穴(按身...
  •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,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...
  •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膺窗在第3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共2穴(...
  • 乳根在第5肋间隙,当乳头直下,前正中线旁开4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二白、神阙、鱼际、手三里、肺俞、肝俞、膺窗、乳根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