脐腹痛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脐腹痛概述

脐腹痛,是指当中腹部脐部周围疼痛的病症。其病因多由外邪入侵,饮食所伤,情志失调,跌仆损伤,以及气血不足,阳气虚弱等原因,引起腹部脏腑气机不利,经脉气血阻滞,脏腑经络失养,均可发生本症。

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胰腺炎、胃肠痉孪,不完全性肠梗阻、结核性腹膜炎、腹型过敏性紫癜、肠易激综合征、消化不良性腹痛等疾病。

脐腹痛病因与症状

(1)感受寒凉:脐腹骤然而痛,痛势剧烈,无休无止,得温稍减,不思饮食,肠鸣腹冷,大便泄泻或秘结不通,甚则手足厥冷,舌质淡或青,苔白润,脉沉紧而迟。

(2)阳明明热结:腹部绕脐疼痛,腹满拒按,日哺潮热,手足汗出,大便秘结,或下利清水,小便短赤,舌质红,舌苔黄厚而燥,脉沉滑而数。

(3)肠胃气滞:脐腹疼痛,胀满不适,矢气后可减缓,或脐腹部有气瘕攻动作痛,情志不舒则疼痛加重,不欲饮食,舌苔薄白,脉弦滑。

(4)湿热蕴结:脐腹疼痛,痛则欲泻,下而不爽,里急后重,大便黏稠臭秽,夹有脓血,口苦咽干,不欲饮水,舌质黯红,舌苔黄腻而厚,脉滑数。

(5)伤食积滞:脐腹疼痛,不欲饮食,嗳气吞酸,或腹痛泄泻,泻下未消化食物,气味酸臭,泻后痛减,舌苔厚腻,脉滑。

(6)蛔虫内扰:脐腹疼痛,发无定时,疼痛剧烈,或可见腹部积块突起,痛止一如常入,面黄形瘦,时吐清水,或嗜食异物,或唇面有虫斑,脉弦,或沉伏。

(7)脾肾阳虚:脐腹冷痛,痛势绵绵,时轻时重,喜温喜按,遇冷加重,神疲倦怠,畏寒肢冷,大便溏薄,舌质淡,舌苔薄白,脉沉细弱。

脐腹痛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感受寒凉脐腹痛与脾肾阳虚脐腹痛:二者皆属寒痛,前者属实证,后者属虚证、前者多由素体脾胃虚弱,风寒之邪侵袭脐腹,或过食生冷,致寒凝积冷于肠胃,中阳被遏,气机阻滞,不通则痛,后者多因脾阳衰微日久,累及肾阳,或肾阳虚亏,火不生土,脾肾两虚,寒从中生而致。二者的鉴别要点是:前者脐腹疼痛暴起,痛势剧烈,痛无休止:后者痛势较缓,其痛绵绵,时轻时重,且多兼见神疲倦怠,畏寒肢冷,大便溏薄等脾肾阳虚之象。

(2)阳明热结脐腹痛与肠胃气滞脐腹痛:二者皆属实证,前者为有形之热结,后者为无形之气聚。前者多因感寒入里化热,或温热之邪传中,热灼津伤,邪热与大肠之糟粕互结而致。其辨证要点为腹痛绕脐,甚则硬满而拒按,大便秘结不行,或热结旁流,臭秽异常。后者多因脾胃运化失司,气机升降受阻,气滞于内,郁结不通,不通则痛。其表现为脐腹疼痛必兼胀满,甚则有气瘕攻动,得矢气下行则痛缓,情志变化常使疼痛加重,二者对比,前者是热结之象,腹痛绕脐而硬满拒按,日哺潮热,手足汗出,大便秘结,或热结旁流,即阳明腑实证:后者为气滞之候,腹痛环脐,胀满因矢气而减,甚则有气瘕攻动,疼痛与情志变化有关。

(3)湿热蕴结脐腹痛与伤食积滞脐腹痛:二者均属实证。前者为湿热下迫大肠,故脐腹绞痛,热迫则里急,湿滞必后重,大便下而不爽,臭秽黏腻,兼夹脓血,后者为饮食失调,伤及胃肠,初在胃脘,继传大肠,故脐腹疼痛,大便泄泻,而所下多夹杂未化之食物,气味酸腐,泻后则疼痛稍减。二者皆有脐腹疼痛,大便不调的共同表现,但前者里急后重,多夹脓血,所下臭秽:后者泻后痛减,多夹完谷,气味酸臭。

(4)蛔虫内扰脐腹痛:多因饮食不洁,湿热蕴积生虫,虫居腹中,虫动则痛作,虫静则痛止,故脐腹疼痛阵作,时作时止。其特点为虫积则腹见积块,虫散则积块消失:痛作则剧不可忍,痛后一如常人。并见呕吐清水,寐而啮齿,嗜食异物,唇面虫斑,大便下虫等皆为蛔虫内扰的表现。

 

 

 

脐腹痛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,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...
  • 气海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15寸。【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下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2寸。共1穴。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巨阙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6寸。共1穴。
  • 膻中前正中线上,平第4肋间,两乳头连线的中点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章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...
  • 期门乳头直下,第6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...
  • 照海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...
  •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l 5寸。共2穴(...
  •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乳根在第5肋间隙,当乳头直下,前正中线旁开4...
  • 不容脐中上6寸,前正中线旁开2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天枢脐中旁开2寸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称,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大陵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下脘、中脘、巨阙、膻中、太冲、章门、期门、照海、膈俞、肝俞、脾俞、胃俞、肾俞、三阴交、乳根、不容、天枢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