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行头痛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经行头痛概述

经行头痛是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,周期性地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。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。

经行头痛病因与症状

(肝火旺盛:经前头痛目胀,甚或颠顶掣痛,烦躁易怒,口苦咽干,经行量多色鲜,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

(2)气滞血瘀:经前、经期头痛剧烈,痛如锥刺,经血量少,行而不畅,色紫有块或伴小腹疼痛、拒按,舌黯边有瘀点,脉细涩或弦涩。

(3)气血亏虚:经期或经后,头部隐痛,月经量少,色淡质稀,心悸少寐,神疲乏力,舌淡苔薄,脉细。

经行头痛病因分析与诊断

头为“诸阳之会”.“清阳之府”。五脏六腑之气皆上荣于头,气血充盈,阴阳升降如常,则无头痛之虑,若气血、阴精不足,经行之际,气血更虚,清窍失养,或瘀滞阻于脑络,或郁火偏旺,值经期冲气上逆,清阳受扰,脉络不通,均可引起头痛。常见的病因有肝火旺盛、气滞血瘀、肝血亏虚。

(1)肝火旺盛与气滞血瘀:肝火旺盛由于素性抑郁,或恚怒伤肝,肝郁化火,行经之际,血归冲脉,冲脉之气偏旺,冲脉之气挟肝火上逆,若肝气郁结,气郁化火,经行之际,冲脉之气偏旺,挟肝火上逆,上扰清窍,故经行头痛,或颠顶掣痛:肝火旺盛,内扰冲任,故经行最多,色鲜红:肝火旺盛,内扰心胸,则烦躁易怒,口苦咽干。舌红苔薄黄,脉弦数,均为肝火炽盛之象。气滞血淤指由于情志不舒,气机不畅,气滞血瘀,或经期产后,遇寒饮冷,寒凝血滞,或跌仆损伤,瘀血留滞经络:足厥阴肝经循颠络脑,经行时冲脉气盛,冲脉之气挟瘀血上逆,阻滞脑络,不通则痛,因而经行头痛

(2)气血亏虚:指平素体虚,或大病久病后气血两虚,或脾虚气血化源不足,或孕产过多耗损精血,经行之际精血下注血海,阴血更虚,脑失所养,遂致头痛。综上所述,经行头痛一证,有虚、有实。气血不足,脑失所养者为虚:肝火上扰或瘀阻脑络为实,但虚实两证在病变过程中,常可相兼发生,又可相互转化,形成虚实挟杂之证。

 

 

经行头痛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,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...
  • 命门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...
  • 神道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共1穴。
  •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,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。...
  • 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,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...
  • 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,当肱桡肌...
  • 合谷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2掌骨桡侧的...
  • 阳白目正视,瞳孔直上,眉上1寸。共2穴(按身...
  •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,与风...
  •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申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  • 丰隆外踝尖上8寸,条口穴外l寸,胫骨前嵴外2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大陵、命门、神道、风府、百会、上星、神阙、中脘、列缺、合谷、阳白、风池、风门、申脉、足三里、丰隆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