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肢拘急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四肢拘急概述

四肢拘急是指手足拘急,屈伸不利的症状。

四肢拘急病因与症状

(1)外感风寒:发热恶寒,项背强痛,四肢拘急,有汗或无汗,头身痛,舌苔薄白而润,脉浮紧。

(2)寒湿蕴结:头重如裹,四肢困重,脘闷纳呆,面色晦黯,手足逆冷,四肢拘急,或伴骨节、肌肉重着疫痛,舌淡胖,苔白腻,脉沉迟。

(3)湿热浸淫:头重如裹,身热肢困,脘闷纳呆,泛恶欲呕,四肢拘急挛紧,手足心热,小便黄赤,舌质红胖大,苔黄腻,脉滑数。

(4)热盛阴亏:发热壮盛,四肢拘急,颈项强硬,甚则抽搐,小便短赤,大便燥结,或神昏澹语,目上视,头动摇,唇红咽干,舌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

(5)亡阳液脘:呕吐泻利,汗出不止,恶寒,四肢厥冷向拘急,古淡臼,苔薄臼,脉沉或微细。

(6)肝血亏虚:头晕耳鸣,目视昏花,肌肤麻木,四肢拘急,指甲淡白,舌质淡,脉弦细。

四肢拘急病因分析与诊断

四肢拘急一症在鉴别时应注意区别外感与内伤。外感风寒湿热皆可致病,而内伤多由于阴血不足,或阳气衰微而致,故应从病因以及临床证候仔细辨别。

(1)外感风寒与热盛阴亏者相鉴别:一为外感风寒之邪,致太阳经脉经气失宜,寒性收引而发为四肢拘急,项背强直,头痛且关节疫痛:一为外感温热病邪,或五志过极,劳倦内伤,阳胜火旺,灼伤阴液,筋脉挛缩,甚至引动肝风抽搐不已。外感风寒者辨证以恶风寒、苔白润,脉浮紧为要点,热盛阴亏者辨证以高热抽搐,神昏澹语,尿黄便干,舌质红,苔黄燥,脉数实为要点.

(2)寒湿蕴结型与湿热浸淫型鉴别:前者多由于寒湿之邪侵袭,或素体阳虚湿盛,筋脉为寒湿所侵,寒性收引,湿性粘滞,气血不和,故四肢拘急,后者多因感受湿热邪毒,或脾虚湿盛,湿郁化热,湿热蕴结,而致筋脉挛急,《素问-生气通天论》中说:“因于湿,首如裹:湿热不攘,大筋软短,小筋弛长,软短为拘,弛长为痿.”临床上虽二者均有湿象,但一偏于寒,而见面虚浮而晦滞,手足逆冷,舌淡胖,苔白腻,脉沉迟:一偏于热,见手足心热,小便色黄,舌红胖大,苔黄腻。

(3)亡阳液脘型与肝血亏虚型相鉴别:前者多由于呕吐、泻利、汗出不止,导致亡阳液脘,则筋失温煦,脉失濡养,而致筋脉收引,四肢拘急,为阳气衰微,病危之症,后者多因失血过多,或脾虚不能传输水谷精微,生化无源,筋脉失充,而见四肢拘急。

 

 

 

 

四肢拘急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,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...
  • 身柱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共1穴。
  •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,第1颈椎下。共1穴...
  • 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,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,当肱桡肌...
  • 曲池屈肘成直角,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...
  •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,与风...
  • 环跳侧卧屈股,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...
  • 风市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,当胭横纹上7寸。或...
  •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...
  • 阳辅外踝尖上4寸,腓骨前缘稍前方。共2穴(按...
  • 悬钟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缘。共2穴(按身体对...
  • 太溪内踝后方,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中点凹陷...
  • 照海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...
  • 大杼第1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胆俞第10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委中胭横纹中点,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...
  • 飞扬在小腿后面,外踝后,昆仑穴直上7寸,承山...
  • 申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腰阳关、身柱、哑门、百会、阴交、神阙、中脘、列缺、曲池、风池、环跳、风市、阳陵泉、阳辅、悬钟、太溪、照海、大杼、胆俞、肾俞、委中、飞扬、申脉、三阴交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