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态不稳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步态不稳概述

步态不稳是指走路不稳,或者动作不灵活,行走时两腿分开得很宽:或不能走直线,忽左忽右:或走路时步幅较小,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,开始时缓慢,以后愈走愈快,呈“慌张步态”。

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帕金森氏病、小儿脑瘫、震颤麻痹以及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。

步态不稳病因与症状

(1)脾肾亏虚:步态不稳,跨步躯体前倾,足软易于跌仆,肌肉松弛,动则微微颤动,形寒怯冷,腹胀便溏,舌胖淡,有齿痕,脉沉细弱。

(2)肝肾阴虚:步态不稳,步履艰难,站立摇晃欲仆,曲线行进,动作不协调,语言含糊不清,头晕目眩,腰膝疫软,肢体消瘦,手足心热,舌质红,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。

(3)气郁痰阻:步态不稳,肢体强直,甚至四肢震颤,行走欲仆,时发时止,甚则四肢震颤,行走欲仆,精神抑郁,胸闷痰多,舌淡红苔腻,脉弦滑。

步态不稳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脾肾亏虚与肝肾阴虚皆属虚证,脾肾阳虚者见形寒怯冷,纳少腹胀便溏。脾主肌肉,脾阳虚失于温运,故肢体无力。舌胖谈,脉沉细弱也为脾肾亏虚之象。肝肾阴虚,筋脉失养使肢体运动失灵,摇晃不稳。肝肾亏虚,阴精不足,脑神失司,故可见语言含糊不清。头晕目眩,腰膝疫软,手足心热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(2)气郁痰阻是由七情内伤,肝郁气滞,聚湿生痰,痰湿阻络气机不畅,筋肉失于濡养,所致肢冷强直,步态不稳,气逆则发,气缓则止,甚则四肢震颤,行走欲仆。舌淡苔白腻。

 

 

 

步态不稳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,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...
  • 身柱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共1穴。
  •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,第1颈椎下。共1穴...
  • 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,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,当肱桡肌...
  • 曲池屈肘成直角,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...
  •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,与风...
  • 环跳侧卧屈股,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...
  • 风市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,当胭横纹上7寸。或...
  •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...
  • 悬钟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缘。共2穴(按身体对...
  • 照海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...
  • 委中胭横纹中点,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...
  • 申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腰阳关、身柱、哑门、百会、阴交、神阙、中脘、列缺、曲池、风池、环跳、风市、阳陵泉、悬钟、照海、委中、申脉、三阴交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