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行口糜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经行口糜概述

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,口腔内黏膜糜烂,满口白屑,呈周期性反复发作者,称为“经行口糜”。本病应与经行口疮相区别。

经行口糜病因与症状

(1)阴虚火旺:经期口舌糜烂,口干咽燥,五心烦热,盗汗不止,尿少色黄。月经先期,最或多或少,经质稠,经色鲜。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(2)胃热熏蒸:经行口舌糜烂,局部红肿痛。口臭,口干喜饮,尿色黄,大便干。舌苔黄厚,脉滑数。

(3)湿热蕴蒸:经行口糜,或口唇疱疹,局部红肿疼痛。脘腹胀满,大便溏臭,带卜色黄而臭秽。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(4)中气不足:经期口糜反复发作,疮面色淡,疼痛较轻,脘胀纳少,神疲乏力,气短懒言,月经后期,量少色淡,或淋漓不绝。舌淡,边有齿痕,脉沉弱。

经行口糜病因分析与诊断

经行口糜分为四种类型即阴虚火旺、胃热熏蒸、湿热熏蒸、中气不足。

(1)阴虚火旺:素体阴虚:或欲念志火内动。或热病后伤津耗阴。每值经期,血泻于下,火炎于上,而为口糜。

(2)胃热熏蒸与湿热蕴蒸:胃热熏蒸:素食辛辣香燥或膏梁厚味,致肠胃积热,经行时冲气偏盛,挟胃热上冲,以致口糜,症见经行口舌糜烂,局部红肿痛。口臭,口干喜饮,尿色黄,大便干。湿热熏蒸过食膏粱厚味,损伤脾土,运化失职,水湿内停,酿生湿热,蕴结中焦。经行时阳明脉盛,湿热熏蒸于口,以致口糜,症见经行口糜,或口唇疱疹,局部红肿疼痛,脘腹胀满,大便溏臭,带下色黄而臭秽。(3)中气不足:劳倦内伤,或久病伤脾、中气受损,再加经期气血下注冲任,脾气益虚,运化失职,无以运化津液上滋口舌而致。症见经期口糜反复发作,疮面色淡,疼痛较轻,脘胀纳少,神疲乏力,气短懒言。月经后期,量少色淡,或淋漓不绝。

 

经行口糜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命门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...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通里腕横纹上l寸,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。共2穴...
  • 少府在手掌面,第4、5掌骨之间,握拳时当小指...
  • 太溪内踝后方,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中点凹陷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...
  • 天枢脐中旁开2寸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称,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  • 内庭足背第2、3趾间,趾蹼缘后方赤自肉际处。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命门、关元、阴交、神阙、通里、少府、太溪、三阴交、阴陵泉、天枢、足三里、内庭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