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后余沥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尿后余沥概述

尿后余沥又称尿后余沥不尽,是指排尿后仍有尿意,或尿液不能完全排尽,点滴不;争的症状。多因病久体弱、肾阳亏虚、湿热等邪气留著于尿路所致。临床主要有肾虚胞寒、中气不足、膀胱湿热三种证型。尿后余沥与小便失禁,历代医书多混为一症。然尿后余沥系排尿后尚有余沥,点滴不净,每次尿量少,甚则数滴或无尿排出,尿后仍有尿意,无正常的膀胱排空后的舒适感。小便失禁则是尿液时时自遗,不能控制,且尿量较多。临床上宜予区分。

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慢性前列腺炎、前列腺肥大,膀胱、尿道炎症,膀胱、尿道结石等。

尿后余沥病因与症状

(1)肾虚胞寒:小便频数而清长,排尿不尽,溺后遗沥不净,神疲体倦,腰膝疫软,四肢不温,舌淡苔白,脉沉细无力。

(2)中气不足:病程较长,尿后余溺,点滴不尽,时作时止,遇劳即发,面色咣白,精冲疲乏,食少便溏,少腹、肛门坠胀,舌淡苔薄白,脉缓或细弱。

(3)膀胱湿热:尿后余溺点滴不净,尿频、尿急、尿道灼热疼痛,小便色黄或浑浊,舌红苔黄腻,脉濡数。

尿后余沥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肾虚胞寒尿后余沥与中气不足尿后余沥:二证均属虚证。肾虚胞寒尿后余沥多因肾虚气化不及,膀胱失约,致尿后余沥:肾虚胞寒则小便频数清长,腰疫膝软,四肢不温,遇冷加重。中气不足尿后余沥因中气虚弱,升举无力,致尿后余沥,以精神困惫,纳减便溏,少腹坠胀等中气不足之象为特征。

(2)膀胱湿热型:多因湿热蕴结下焦,气化失司,膀胱失约,致尿后余沥,以尿频、尿急、尿痛,小便色黄或混浊为特征。

 

 

尿后余沥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腰俞后正中线上,适对骶管裂孔处。共1穴。
  • 命门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...
  • 二白腕横纹上4寸,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,一侧各...
  • 曲骨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。共l穴。
  • 中极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4寸。共1穴。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曲泉屈膝,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,半腱肌、半膜肌...
  • 章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...
  • 然谷内踝前下方,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。共2穴...
  • 阴谷在胭窝内侧,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...
  •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小肠俞骶正中嵴(第1骶椎棘突下)旁开1.5寸,...
  • 志室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共2穴(按身体...
  • 束骨第5跖趾关节后方,赤白肉际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归来脐中下4寸,前正中线旁开2寸共2穴(按身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腰俞、命门、二白、曲骨、中极、关元、阴交、神阙、中脘、曲泉、章门、然谷、阴谷、肝俞、肾俞、小肠俞、志室、束骨、三阴交、归来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