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便失禁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小便失禁概述

小便失禁是指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,患者不能控制排尿,或因咳嗽、喷嚏、行走、直立、用力、心情急躁、激动、大笑、高声呼叫、受到惊吓或听到滴水声时,致使尿液淋漓不尽或不自主外溢的症状。多由于劳伤、忧思、疲劳、病后气虚、老年肾亏等,使下元不固、膀胱失约而致。其他如湿热、瘀血积于膀胱、产后伤膀等亦可致尿失禁,临床虚多实少,主要有下焦瘀滞、肺脾气虚、膀胱蓄热,肝肾阴虚,肾气虚寒五种证型。

尿有余沥指排尿仍可控制,仅尿后有少量尿液自行滴出,不属本症范围。

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尿失禁,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、无阻力性尿失禁、反射性尿失禁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五类。涉及尿道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,尿道梗阻,尿道瘘,妇女妊娠,产后、子宫脱垂,男子前列腺手术后等。

小便失禁病因与症状

(1)肾气虚寒:小便失禁,随时自遗,尿频而清长,神疲怯寒,倦怠乏力,面色咣白,腰膝疫软,头晕耳鸣,四肢不温,或见滑精早泄,阳痿,舌淡胖有齿痕,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

(2)肺脾气虚:产后或病后,小便失禁而频急,时有尿自遗,甚至咳嗽、直立、喷嚏、谈笑等均可使小便失禁,伴咳喘气怯,神疲体倦,纳呆腹胀,舌淡苔薄白,脉虚弱无力。

(3)膀胱蓄热:小便失禁.滴沥而出。尿频尿急尿痛,小便黄.尿时灼热.时有尿液自遗.小腹重坠不适,口苦口干.舌红苔黄,脉弦滑数。

(4)肝肾阴虚:小便失禁,尿量短涩而色黄,尿道灼热,常伴有头晕耳鸣,两颧潮红,口渴心烦,腰疫腿软,骨蒸盗汗,大便干燥,舌红少苔,脉弦细数。

(5)下焦瘀滞:小便不禁,小腹胀满隐痛,或可触及肿块,舌质黯或有斑点,苔薄,脉弦涩。

小便失禁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肾气虚寒小便失禁与肺脾气虚小便失禁:二证皆属虚证,肾气虚寒小便失禁,多因阳虚火衰,气化不能,制约失职所致,兼见小便清长,形寒肢冷,腰疫膝冷,阳痿等.肺脾气虚者,肺气损而失治节,脾气陷而失固摄,致膀胱气化失常而小便失禁,兼见尿频而量少,咳嗽喘逆,纳差便溏,食后腹胀等肺脾气虚表现。(2)膀胱蓄热小便失禁与肝肾阴虚小便失禁:膀胱蓄热小便失禁为实热症,为湿热下注膀胱,气化失司,约束不利所致,故起病较急,见尿赤尿黄,多伴有尿频、尿急、尿痛,滴沥而出,肝肾阴虚小便失禁为虚热症,为阴亏内热,虚热下扰,膀胱失约所致,发病较慢,兼见头晕耳鸣目眩,胁肋隐痛,腰疫腿软,五心烦热等。

 

 

 

小便失禁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曲骨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。共l穴。
  • 中极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4寸。共1穴。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气海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15寸。【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下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2寸。共1穴。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上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5寸。共1穴。
  • 然谷内踝前下方,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。共2穴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膀胱俞骶正中嵴(第2骶椎棘突下)旁开1.5寸,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天枢脐中旁开2寸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称,...
  • 水道脐中下3寸,前正中线旁开2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曲骨、中极、关元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下脘、中脘、上脘、然谷、肾俞、大肠俞、膀胱俞、三阴交、天枢、水道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