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行泄泻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经行泄泻概述

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大便溏薄,甚或水泻,日行数次,经净恢复正常者,称为经行泄泻,又称“经行而泻”、“经来泄泻”。临床也有平素有慢性腹泻,遇经行而发作加重者。本病属西医学之“经前期紧张综合征”范畴。

经行泄泻病因与症状

(1)脾气虚弱: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,大便溏薄,伴有脘腹胀满,神疲乏力,或面浮肢肿,经行量多,色淡质稀,舌淡红,苔白,脉濡缓。

(2)肾阳虚衰:经行或经后,大便泄泻,多发于黎明之时,伴有腰膝疫软,头晕耳鸣,畏寒肢冷,经色淡,质清稀,舌淡,苔白,脉沉迟。

经行泄泻病因分析与诊断

经行泄泻的辨证,根据大便的性状及泄泻时间,并参考兼证而辨脾虚或是肾虚。若大便溏薄,脘腹胀满者为脾虚:若五更泄泻,大便清稀如水,畏寒肢冷者为肾虚。脾气素虚,或饮食失调,劳倦内伤、久病或肝木乘脾等均可致脾胃虚弱,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,脾气益虚,脾失健运,致“水反为湿,谷反为滞”,湿浊混杂而下,而为脾虚泄泻:禀赋不足,或房劳多产、久病伤肾,导致肾阳虚衰,经行时经水下泄,肾气益虚,命门之火不足,不能温煦脾土,运化失常,引起经行肾虚泄泻。

 

 

经行泄泻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命门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...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气海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15寸。【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l 5寸。共2穴(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...
  • 天枢脐中旁开2寸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称,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  • 上巨虚在犊鼻下6寸,足三里穴下3寸。共2穴(按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命门、关元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中脘、太冲、肝俞、脾俞、肾俞、三阴交、阴陵泉、天枢、足三里、上巨虚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