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行吐衄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经行吐衄概述

每逢经期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吐血或衄血,并伴随月经周期停止者称为经行吐衄。临床上常伴经量减少,甚至闭经,故有“倒经”、“逆经”之称。  《叶氏女科证治》谓“经不往下行,而从口鼻中出,名日逆经。”《类证治裁》提到:“按月倒经,血出鼻口,此由肝火上迫,不循常道。”本病相类于西医学的‘代偿性月经“。

经行吐衄病因与症状

(1)肝经郁火:经前或经期吐血、衄血,量较多,色鲜红或深红,月经可提前、量少甚或不行,心烦易怒,或两胁胀痛,口苦咽干,头晕耳鸣,尿黄便结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
(2)肺肾阴虚:经前或经期吐血、衄血,量少,色鲜红,月经先期食少,平素可有头晕耳鸣,手足心热,两颧潮红,潮热咳嗽,咽干口渴,舌红或绛,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。

经行吐衄病因分析与诊断

本病证有虚有实。出血量较多,色深红或鲜红为实证,多由肝经郁火所致,出血量少,色鲜红为虚证,多由肺肾阴虚所致。临床以鼻衄为多见。

 

经行吐衄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。共1穴。
  • 印堂在额部,当两眉头之中1间。共1穴。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,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,腕...
  • 合谷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2掌骨桡侧的...
  •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.5寸,当鼻唇沟中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期门乳头直下,第6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...
  • 太溪内踝后方,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中点凹陷...
  •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血海屈膝,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,当股四头肌内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上星、印堂、阴交、孔最、合谷、迎香、太冲、期门、太溪、膈俞、肾俞、三阴交、血海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