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行抽搐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经行抽搐概述

经行时发生四肢麻木、抽搐,经后即愈,呈周期性发作者,称为“经行抽搐”。经行抽搐应当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抽搐相区别。

经行抽搐病因与症状

(1)血虚:经行肢体抽搐,程度较轻,伴有麻木,经后恢复正常,其月经量多,色淡,面色咣白,舌质淡,脉细弱或细滑无力。

(2)肝郁血虚:经期情绪激动,心中烦

乱,睡眠不安,继而四肢抽搐,发作时间较长,发病后头晕乏力,肢软,大便秘结。舌质黯红或稍淡,苔少,脉细弦。(3)风痰:经期胸闷恶心,头晕目眩,继而四肢抽搐,不省人事,舌苔白腻或薄腻,脉弦滑。

经行抽搐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血虚抽搐与肝郁血虚抽搐:前者系因素体血虚,加以经期失血,肝血益虚,筋失所养而致:而后者则缘于忧思抑郁,肝气郁滞,郁久伤及阴血,以致筋脉失养,发生抽搐。

辨证要点为:血虚抽搐,证见肢体抽搐,麻木,抽搐时间短暂,并兼见面色咣白,舌质淡,脉细软无力等血虚症状。肝郁气滞抽搐,一般在发病前多有神志的异常改变,如心中烦乱,睡眠不安等,发病时四肢抽搐,时间较长,发病后头晕,肢软,乏力,患者多有脏躁病史。

(2)风痰抽搐:多由素有风痰,经期正气

较虚,风痰内扰,壅闭经络所致。证见经前胸闷恶心,头晕目眩,全身疲劳,继则四肢抽搐,不省人事,舌苔白腻,脉弦滑。

 

经行抽搐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,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。...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外关在前臂背侧,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,腕背横...
  • 后溪微握拳,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,掌横纹...
  • 合谷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2掌骨桡侧的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...
  •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  • 丰隆外踝尖上8寸,条口穴外l寸,胫骨前嵴外2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风府、关元、阴交、神阙、中脘、外关、后溪、合谷、太冲、阳陵泉、膈俞、三阴交、足三里、丰隆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