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带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白带概述

在正常情况下,妇女阴道内有少量的白色黏液,无臭气,亦无局部刺激症状,起润滑和保护阴道表面作用。王孟英说:“带下女子生而即有,津津常润,本非病也。”若黏液增多,绵绵如带,并有临床其他症状者,称为白带。至于妊娠初期或月经前后白带增多,均属正常生理现象,不作病论。本症临床上虚证、实证均可见,主要有脾虚、肾虚、湿热、痰湿四种证型。现代医学称本症为病理性白带或白带异常。其病多见于阴道、宫颈及盆腔炎症性疾病,也可由内分泌失调、宫颈宫体肿瘤等引起。上述疾病均可参照本症论治。

白带病因与症状

(1)脾虚:白带多,质黏,无特殊臭气,终日淋漓不断,神疲乏力,纳谷不化,四肢疫软,劳累后白带更多,或伴有腹胀,或伴有浮肿,舌淡,苔白或腻,脉缓弱。(2)肾虚:白带清稀如水,量多如注,无臭气,小腹和四肢发冷,腰疫腿软,头晕眼花,小便清长,舌质淡,苔薄白,脉象微弱。

(3)湿热:带下色乳白,呈凝乳块状(或豆腐渣状),气味腥秽,外阴异常瘙痒或兼阴道刺痛,苔薄白或黄腻,脉象濡数。(4)痰湿:白带多,质稠黏,痰多,恶心纳差,口淡而腻,胸闷腹胀,舌苔白腻,脉象沉滑。

白带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脾虚白带与肾虚白带:皆为虚证、寒证,常见于身体虚弱患者,前者多因脾气虚弱,带脉约束无力,阴液不守而引起:后者多由肾阳不足,带脉约束功能减弱,任脉不固,阴精下滑所致。其辨证要点为:脾虚白带证,其带下绵锦,质黏,劳累后更甚,每兼有浮肿或腹胀等脾虚症状:肾虚白带证,其带下如注,量比脾虚证多,质比脾虚证稀,并兼见腰疫腿软,头晕眼花等肾虚症状。但脾虚白带与肾虚白带常会混合出现,也可互相转化。且带下日久过多,即使是湿热实证,亦易损伤脾肾而见脾虚或肾虚的脉证。

(2)湿热白带与痰湿白带:前者属实证,后者属虚中夹实证。其病因主要是“湿”。湿邪侵入带脉后,若湿从热化,秽浊下流,而为湿热白带。若湿聚为痰,痰浊下注,而成痰湿白带。湿热白带,症见白带量多,呈凝乳块状,外阴异常瘙痒:痰湿白带,症见形体肥胖,白带多,质稠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白带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,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...
  • 中极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4寸。共1穴。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气海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15寸。【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下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2寸。共1穴。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曲池屈肘成直角,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章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...
  • 带脉章门下1.8寸,当第ll肋骨游离端下方垂...
  • 照海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...
  •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l 5寸。共2穴(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次髎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,适对第2骶后孔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天枢脐中旁开2寸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称,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大陵、中极、关元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下脘、中脘、曲池、太冲、章门、带脉、照海、肝俞、脾俞、肾俞、大肠俞、次髎、三阴交、天枢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