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小便失禁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产后小便失禁概述

产后小便淋漓不断,不能自止,或小便自遗,不能约束者,称为小便失禁,又称产后遗尿。本症的产生,多因产妇素体虚弱,分娩时劳伤过度:或产后气血不足,肺肾两虚,束固无权:或因分娩时外伤所致。

产后小便失禁病因与症状

(1)气虚:产后小便不禁,小腹坠胀,胸闷气短,语声低弱,面色白,四肢乏力,舌淡少苔,脉细弱。

(2)肾阴虚:小便不禁,尿量不多,形体瘦弱,腰膝疫软,手足心热,午后潮热,两颧发红,舌尖红,脉细数。

(3)肾阳虚产后:小便不禁,尿量较多,夜间尤甚,兼有面色灰黯,精神衰疲,四肚不温,或下肢浮肿,舌淡苔白,脉微弱。

(4)外伤:产时损伤膀胱,小便淋漓不断,间或挟有血液,舌苔正常,脉缓。

产后小便失禁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气虚产后小便失禁:多因产妇素休虚弱,肺气不足,产后耗损气血,使肺气更虚,不能制约水道而成此症,其辨证特点是:小便不禁,劳倦后症情加重,面色白,四肢乏力,胸闷气短,语声低弱。(2)肾阴虚产后小便失禁和肾阳虚产后失禁:两者皆为虚证,但病因、病机不同,肾阴虚产后小便失禁者,多因素体阴精不足,产时复伤阴血,阴液益虚,或湿热蕴结下焦,迁延不愈,肾阴受损,膀胱积热,而成本症:而肾阳虚产后小便失禁,则多缘于肾阳素虚,命门火衰,产后复伤气血,以致肾气不固,膀胱失约。其辨证特点是:肾阴虚产后小便失禁,尿频而尿量不多,且必有手足心热,午后潮热,两颧发红,舌尖红,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征,而肾阳虚产后小便失禁,则见小便不禁,尿量较多,且夜间尿频尤甚,并有面色灰黯,四肢不温,舌淡白,脉细弱等兼证。

(3)外伤产后小便失禁:系因分娩时外伤膀胱引起。其临床特点为:有外伤史,小便淋漓不断,或混有血液。

 

产后小便失禁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中极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4寸。共1穴。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气海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15寸。【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太渊在掌侧腕横纹桡侧,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。共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太溪内踝后方,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中点凹陷...
  •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l 5寸。共2穴(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膀胱俞骶正中嵴(第2骶椎棘突下)旁开1.5寸,...
  • 次髎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,适对第2骶后孔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血海屈膝,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,当股四头肌内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中极、关元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太渊、太冲、太溪、肺俞、脾俞、肾俞、膀胱俞、次髎、三阴交、血海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