茎中痛痒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茎中痛痒概述

阴茎中痛痒是指阴茎或痛或痒,或痛痒并作的疾病,有的以疼痛为主,称“茎中痛”,有的伴有茎中发痒,则称为“茎中痛痒”。若只是排尿时疼痛,而痛如针刺者,称为小便疼痛,不属本节论述内容。本病的成因,多由于不洁性交或间接感受秽浊之邪,酿成湿热:或肝气郁滞,日久郁而化火,向下侵犯而致:久治不愈或失治误治,肾气渐虚。临床实证多见,主要有肾气亏虚、火热熏灼、瘀血阻络、湿热下注四种证型。

茎中痛痒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,如淋浊、癃闭、遗精、强中等。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尿路感染,如尿道炎、膀胱炎,前列腺炎、尿路结石、淋病等。

睾丸胀痛,是指阴囊肿大或其内出现肿块的症状。痛所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,《类经》云:“疝者,前阴少腹之病,男女五脏皆有之”,可因外伤、湿热下注厥阴之络,以致气血瘀滞于阴囊,或肝肾阴亏、痰湿凝聚于阴囊所致。其病因多为久处寒湿之地,或冒雨涉水,或过食寒凉之品,寒邪浸犯肝脉,经络气机不利:或久处湿热之地,或饮食不节,恣食肥甘辛辣之品,湿热内生,下注宗筋:或长期情志不舒,肝气郁结,气郁化热,邪热郁结肝经,热郁络阻而致。临床主要有气机阻滞、寒湿困阻、湿热下注、热毒蕴结、阴寒凝滞五种证型。

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.若不论男女,其少腹、前阴部位因寒气凝结而作痛者,称为广义的疝:狭义之疝就是指睾丸胀痛而言。《丹溪心法》谓:“疝者,睾丸连小腹急痛也”。

本症涉及现代医学阴囊部疾病,如水疝、血疝、筋疝、狐疝等疝病,囊痈、子痈、子痰、子岩等肾系疾病,以及丝虫病、绣球风等,它如外伤、炎症、肿瘤、急性睾丸炎、副睾结核及其郁积症、精索静脉曲张等都可见阴囊肿痛。

茎中痛痒病因与症状

(1)湿热下注:茎中痛痒,伴小便短赤,尿涩频急,或小便混浊,腰痛,或发热,口渴,舌苔黄腻,脉弦或数。

(2)火热熏灼:小便短赤,灼热刺痛,或兼发热,口疮口干,舌尖红,脉数。(3)瘀血阻络:茎中绞痛剧烈,甚者茎中痛欲死,往往兼有尿血,腰痛,少腹拘急疼痛等症状,舌质黯有瘀点,脉沉涩。(4)肾气亏虚:茎中痛痒不剧,时轻时重,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,腰疫或痛,舌淡,尺脉沉细弱。

(1)阴寒凝滞:睾丸疼痛剧烈,或掣引少腹,肿胀不甚明显,有下坠感,喜温喜按,遇寒冷则疼痛加重,多为一侧睾丸胀痛,局部皮肤紧张光亮,或卧则上缩入腹,行立时则出腹入阴囊中。舌脉可正常,若疼痛剧烈时,可见弦紧脉。

(2)寒湿困阻:睾丸肿大,阴囊冰冷发硬,坠胀隐痛,遇寒加剧,得热则舒,自觉阴冷囊缩或伴有腰疫,遗精,小便不利,舌苔白腻或润,脉沉或缓。

(3)湿热下注:睾丸肿胀疼痛,阴囊湿痒或出水,小便黄赤,大便秘结,舌苔黄或厚,脉弦或数。阴囊肿物发病迅速,局部色红、灼热、疼痛,行动不便,全身恶寒发热,口干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(4)热毒蕴结:睾丸红肿发热疼痛,疼痛剧烈,发硬,或阴囊水肿,多发生于一侧睾丸。壮热烦渴,小便短赤,大便干燥,舌红苔黄燥,脉滑数有力。

(5)气机阻滞:往往一侧睾丸偏坠胀痛,痛引少腹,伴胸胁苦闷胀满,时有叹息,口苦,舌苔黄,脉弦细。

茎中痛痒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湿热茎中痛痒与火热茎中痛痒:二者同属热证。湿热茎中痛痒乃下焦湿热内阻,下注膀胱所致,热在下焦膀胱,见茎中痛或痛痒并作,尿浊,谷黄,脉濡数。火热茎中满痒,乃心经火热下移小肠所致,茎中作痛,痛极则痒,伴口疮,舌尖红,脉数等症状。

(2)瘀血茎中痛痒:因瘀阻茎中,故疼痛甚剧或兼血尿。

(3)肾虚茎中痛痒:痛痒不甚,多由房室不节,或同房时忍精不泄,损伤肾气所致,故必兼有腰疫或痛,小便余沥不尽,脉沉等肾气不足症状。

 

 

(1)阴寒睾丸胀痛与寒湿睾丸胀痛:二者均为寒证。阴寒睾丸胀痛因素体阴寒内盛而复感寒邪,以寒邪为主。寒性凝滞收引,故睾丸疼痛剧烈,而肿胀较轻,往往遇寒冷或行走站立时,睾丸收引腹中而疼痛剧烈,反之疼痛减轻,常发生于一侧睾丸,疼痛剧烈时掣引少腹作痛,可见弦紧脉,寒湿睾丸胀痛由于素体痰湿过盛,外受寒湿,因其湿盛,故疼痛较轻,或仅重坠,但睾丸异常肿大,阴囊皮厚或麻木不仁。

(2)湿热下注睾丸胀痛与热毒蕴结睾丸胀

痛:二者均为热证。湿热睾丸胀痛是由于患者暴怒伤肝,肝结郁热:或青粱厚昧,嗜饮醇酒,湿热内蕴肝经,下注睾丸而胀痛,伴见阴囊湿痒,便赤,舌苔黄或腻,脉弦等湿热壅遏肝经的表现。热毒睾丸胀痛多因外感热毒所致,故兼见睾丸红肿热痛,疼痛剧烈,壮热口渴,尿赤,舌红苔黄,脉数等毒火热盛的表现。

(3)气机阻滞型:因t情所伤,或暴怒,或郁怒,肝脉气滞不舒,常见一侧睾丸偏坠胀痛,肿不明显,以坠胀为主,伴口苦,胸胀闷,胁痛,脉弦,肝气有B滞。

 

 

茎中痛痒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腰俞后正中线上,适对骶管裂孔处。共1穴。
  • 命门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...
  • 二白腕横纹上4寸,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,一侧各...
  • 曲骨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。共l穴。
  • 中极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4寸。共1穴。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蠡沟足内踝尖上5寸,胫骨内侧面中央。共2穴(...
  • 曲泉屈膝,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,半腱肌、半膜肌...
  • 急脉气冲穴外下方,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,前正中...
  • 章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...
  • 然谷内踝前下方,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。共2穴...
  • 阴谷在胭窝内侧,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...
  •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小肠俞骶正中嵴(第1骶椎棘突下)旁开1.5寸,...
  • 志室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共2穴(按身体...
  • 胞肓平第2骶后孔,骶正中嵴旁开3寸。共2穴(...
  • 合阳在小腿后面,当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上,委...
  • 束骨第5跖趾关节后方,赤白肉际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归来脐中下4寸,前正中线旁开2寸共2穴(按身...
  •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,脐中下5寸,前正中线旁开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腰俞、命门、二白、曲骨、中极、关元、阴交、神阙、中脘、蠡沟、曲泉、急脉、章门、然谷、阴谷、肝俞、肾俞、小肠俞、志室、胞肓、合阳、束骨、三阴交、归来、气冲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