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溏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便溏概述

大便溏系指大便稀薄,不成形,状如鸭粪。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虚弱,运化失职,水湿内停而下利肠道则便溏,亦有因情志不畅而致病者。主要病机特点为脾虚湿困,主要有水饮内停、脾胃气虚、肝气郁结、肾阳衰微、中气下陷五种证型。

大便溏与腹泻均有大便稀薄,易于混淆。但腹泻除大便稀薄外,定有次数增多,而大便溏仅指大便稀薄,大便次数是否增多,或不伴见。

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慢性结肠炎,过敏性结肠炎,慢性肝炎,慢性肾炎,胃肠神经官能症,慢性寄生虫病等疾病中。

便溏病因与症状

(1)水饮内停:大便稀薄如水样,伴腹中漉漉肠鸣,有振水声,口中多涎唾,呕恶厌食,舌淡红苔白滑,脉弦滑。

(2)脾胃气虚: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大便稀薄,便不成形,食后即便,脘腹痞满,纳可,形体消瘦,疲倦乏力,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

(3)中气下陷:大便稀薄,时有下坠感,兼见面色咣白,气短乏力,言语低微,脱肛,四肢欠温,舌淡苔白,脉细弱。

(4)肾阳衰微:大便稀薄,甚时下利清谷,畏寒肢冷,汗出,小便清长,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

(5)肝气郁结:大便稀薄,精神抑郁,情绪不宁,胃脘饱胀不适,胁胀痛,暖气,腹胀纳呆,舌红苔白,脉弦。

便溏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水饮内停大便溏:肺为水之上源,脾主运化水液,肾主水,而肺失宣降,脾失运化,肾失气化,则水液代谢障碍,水饮留滞胃肠,趋下而致便溏。本病属本虚标实,肺脾肾虚弱为本,水饮中阻为标,以标为主。

(2)脾胃气虚大便溏与中气下陷大便溏:二者临床表现相近,均有大便稀薄,疲倦乏力,少气懒言之症,而中气下陷大便溏又兼见大便下坠不畅,脱肛,四肢欠温等症。

(3)肾阳衰微大便溏:肾阳不足、命门火衰则不能气化水液,温煦脾阳,故见大便稀薄,甚则完谷不化,下利清谷,较之脾胃虚弱大便溏,病位深,病情重。

(4)肝气郁结大便溏:必有精神抑郁,情绪不宁,胁胀痛,受精神情志影响的特点。

 

 

 

便溏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长强在尾骨端下,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。...
  • 曲骨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。共l穴。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气海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15寸。【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水分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1寸。共1穴。
  • 中脘前正中线上,脐中上4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期门乳头直下,第6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...
  • 复溜在小腿内侧,太溪穴直上2寸,跟腱的前方。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小肠俞骶正中嵴(第1骶椎棘突下)旁开1.5寸,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腹结大横穴下1.3寸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共2...
  • 天枢脐中旁开2寸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称,...
  •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,脐中下5寸,前正中线旁开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长强、曲骨、关元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水分、中脘、太冲、期门、复溜、肾俞、大肠俞、小肠俞、三阴交、腹结、天枢、气冲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