臀部痈肿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臀部痈肿概述

臀部佣肿,又名臀痈,生于骶骨两侧隆起的臀大肌较厚处,范围较大,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但本经多血少气,而且臀部肌肉厚实,故痈深而阔,溃后多有腐肉。

本症急性者多由湿热火毒组结,或感染毒邪而成:也可从局部疮疖发展而来。慢性者多由于痰湿凝结,营气不从,逆于肉里而致,或注射药物吸收不良而引起。

本症常简称为臀痈。

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臀部蜂窝组织炎和臀部深肌脓肿

臀部痈肿病因与症状

(1)火毒蕴结:臀部一侧红肿热痛,肢体行动困难,红肿以中心部为甚,四周较淡,边界不清,病变区域逐渐扩大而有硬结,数日后皮肤溃烂,随即变成黑色腐溃,或中软不溃,溃后一般脓出黄稠,有的伴有大块腐肉脱落,以致疮口深度凹陷而形成空腔,收口甚慢。本证初起即有恶寒发热,头痛及骨节疫痛,胃纳不佳,苔黄,脉数等全身症状。

(2)邪热结聚:病变局部红热不甚显著,但硬块坚巨,伴有压痛和疼痛,进展较缓慢,溃后收口亦慢,全身症状不明显,舌脉如常。

臀部痈肿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火毒蕴结臀部痈肿与邪热结聚臀部痈肿,均为气血壅遏不行所致,但二证在病因、病机方面却有所不同。火毒蕴结臀部痈肿,系因恣食膏梁厚味,六腑积热,湿热火毒蕴结,营气不从,营卫稽留,气血壅遏不行,形成局部肿胀,热盛则肉腐,肉腐而化脓,其辨证要点:症状来势急,痛深而阔,容易腐烂,收口缓慢,全身症状明显:邪热结聚臀部痈肿乃因外感六淫,或外伤感染,致营卫不和,邪热结聚,气血壅遏而成。其辨证要点为病势较缓,红肿不显,硬块坚巨疼痛,无明显的全身症状,一般经过治疗后多半能自行消退。

(2)本症还应与如下病症相鉴别:

①流往,漫肿疼痛,皮色如常,不局阻在臀部一处,有此处未愈,他处又起,此起彼伏的特点。

②环跳疽:是发生在髋部环跳穴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,属“有头疽”范畴,好发于儿童,以局部漫肿疼痛,影响关节屈伸运动,全身症状严重,溃脓难以收敛和易造成残疾为特点。

 

 

 

臀部痈肿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,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...
  • 肘尖屈肘,当尺骨鹰嘴的尖端。共2穴(按身体对...
  • 二白腕横纹上4寸,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,一侧各...
  • 内踝尖内踝的凸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轴对称,...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少海屈肘,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...
  • 神门腕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。...
  • 太冲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共2穴(按...
  •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束骨第5跖趾关节后方,赤白肉际处。共2穴(按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大陵、肘尖、二白、内踝尖、神阙、少海、神门、太冲、风门、心俞、膈俞、肝俞、束骨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