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囊湿冷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阴囊湿冷概述

阴囊湿冷是指阴囊部位潮湿阴冷,或伴瘙痒,疼痛,前阴萎弱,肥膝疫软,畏寒肢冷,小便清长,或者目赤,胁肋胀痛,小便赤。其病因多与湿盛有关.湿邪从阴化寒,而成寒湿:从阳化热则成湿热,湿性下趋,易留着阴囊而湿冷。临床主要有肾气虚惫、湿热下注、脾气虚弱、寒湿阻络四种证型。

本证与阴囊汗出相似,后者无阴冷感觉。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慢性前列腺炎,前列腺增生等疾病。

阴囊湿冷病因与症状

(1)寒湿阻络:阴囊部位潮湿阴冷,阴囊挛缩,喜温恶寒,伴肢体困重,腰膝疫痛,无汗,苔白腻,脉弦。

(2)湿热下注:阴囊潮湿黏腻,有腥臭气味,瘙痒异常,小便黄赤,大便干结不爽,舌红,苔黄腻,脉弦滑。

(3)脾气虚弱:阴囊潮湿,阴冷汗出,伴纳差便溏,神疲肢倦,困重乏力,舌淡红,苔白,脉沉缓。

(4)肾气虚惫:阴囊潮湿汗渍阴冷.甚则阳痿囊缩,得温则舒,腰膝疫软,畏寒肢冷,小便清长,大便稀溏,舌淡红,苔白,脉沉细。

阴囊湿冷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寒湿阻络阴囊湿冷与湿热下注阴囊湿冷:二者同为实证,湿邪为患。湿邪属阴,寒湿趋于下,袭于阴位,见阴囊湿冷,喜温恶寒,肢体困重。若湿邪从阳化热则成湿热,湿热下注,留着阴囊,见阴囊潮湿黏腻,有腥臭气味,瘙痒异常,苔黄腻。

(2)脾气虚阴囊湿冷与肾气虚弱阴囊湿冷:二者皆属虚证。肺为水之上源,主通调水道,脾主运化而运水,肾主水,为水之下源。肺脾肾三脏虚衰,水湿无制,气化失常而为患。湿性下趋,易留着阴囊、脾虚失运见阴囊湿冷汗渍,脾主肌肉四肢,见疲倦乏力,脾虚失运,则大便稀薄。肾气虚弱阴囊湿冷源于肾失气化,水液不能升腾而下趋,见阴囊湿冷,甚则阳痿囊缩,得温则舒,伴腰膝疫软,畏寒肢冷,小便清长等。

 

 

阴囊湿冷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,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...
  • 曲骨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。共l穴。
  • 关元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3寸。【十大养生保健穴...
  • 阴交前正中线上,脐中下1寸。共1穴。
  • 大敦足大趾外侧,距趾甲角0.1寸(指寸)共2...
  • 蠡沟足内踝尖上5寸,胫骨内侧面中央。共2穴(...
  • 期门乳头直下,第6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...
  •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l 5寸。共2穴(...
  •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 【十大...
  •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【十大养生...
  • 地机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,阴陵泉穴下3寸...
  •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...
  • 足三里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一横指处。 【十大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腰阳关、曲骨、关元、阴交、大敦、蠡沟、期门、脾俞、肾俞、三阴交、地机、阴陵泉、足三里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