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塞--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

鼻塞概述

鼻塞,或称鼻堵,鼻不通气,是指呼吸之气通过鼻腔时受阻而言。

在古代医学文献中,鼻塞又称鼻窒,一般认为窒,塞也。根据病因、病理的不同,临床上有发作性、交替性、持续性、间隔性等不同的表现。

本症多因风邪外袭、气虚邪滞所致。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、慢性鼻炎,急、慢鼻窦炎,鼻息肉,鼻腔、鼻窦肿物等。

鼻塞病因与症状

(1)风邪外袭:外感风寒者鼻塞较重,喷嚏频作,涕多而清稀,鼻音重浊,伴头痛、身痛、无汗、恶寒,舌淡、苔薄白,脉浮紧:外感风热者鼻塞而干,时重时轻,或鼻痒气热,涕少黄稠,发热恶风,头痛咽痛,口渴喜饮,舌质红、苔白或微黄,脉浮数。

(2)气虚邪滞:鼻塞时轻时重或昼轻夜重,涕黏而稀,遇寒加重,头晕头重,舌淡红、苔薄白,脉缓。兼肺气虚者鼻腔发痒闷胀,喷嚏频作,鼻塞,流清涕,自汗;兼脾气虚者气短音低,倦怠懒言,纳差,腹胀、腹泻,兼肾气虚者形寒肢冷,腰膝疫软,舌胖而淡、苔薄白,脉虚弱。

鼻塞病因分析与诊断

(1)风邪外袭:风寒鼻塞与风热鼻塞,二证均为风邪外袭所致,风寒鼻塞,系风寒犯肺,肺气失宣。风热鼻塞,因风热上扰,鼻塞不通。前者以鼻流清涕,鼻黏膜稍红为主:后者,鼻涕黄稠,鼻黏膜红明显。因风寒者,当疏风散寒通窍之法。因风热者,宜疏风清热通窍。

(2)气虚邪滞:肺开窍于鼻,肺气虚,鼻失荣养以致鼻塞不通。

鼻塞艾灸穴位详解

  • 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,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...
  • 命门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...
  •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共l穴。
  •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,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。...
  • 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,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...
  • 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.5寸。共1穴。
  • 神阙脐中央。神阙就是肚脐眼,位于腹部中央,是...
  • 支沟在前臂背侧,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,腕背横...
  •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,当肱桡肌...
  • 合谷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2掌骨桡侧的...
  •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,与风...
  •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。共2穴(按身体对称...
  • 悬钟外踝尖上3寸,腓骨前缘。共2穴(按身体对...
  •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  • 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共2穴(按...

具体艾灸疗法

大陵、命门、大椎、风府、百会、神庭、神阙、支沟、列缺、合谷、风池、阳陵泉、悬钟、风门、大肠俞、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头部后灸四肢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。每个穴位灸15—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每日灸1~2次,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,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。